俯瞰風景/巫條大樓魅影   

 

《空之境界》繁體中文台灣版權,小說由尖端代理;劇場版DVD、海報及周邊商品由普威爾代理,敬請愛護文藝創作者,購買正版商品。

 《俯瞰風景》/ 巫條霧繪本人因為罹患癌症而無法離開醫院病床,開始怨恨著外面的世界,並藉由自我封閉幻視著病房窗外周遭的風景。可能是幻視靈能的副作用,雙眼因此幾乎失明;而荒耶宗蓮給的另一個有正常視力的人偶則是自由飄浮在巫條大樓上空,該大樓是霧繪父親設計,也是霧繪熟悉的成長環境。後來人偶霧繪拋棄了本尊而獨自飄浮,人偶霧繪同樣具有強大的暗示靈能,將誤闖巫條大樓異界空間的受害少女們洗腦,使她們無意識地夢遊飄浮。但是病床上的霧繪本尊由於嫉妒的心理,企圖用意識體叫醒這些少女,希望她們注意到她的存在,少女們回到現實,卻仍以為自己具有飛翔能力,於是繼續試圖以飛行來逃離痛苦的現實世界,可是她們在現實世界是 無法飛行的,結果不幸墜落。所以受害少女們原本就沒有堅決尋死,病床上的霧繪亦非蓄意殺人。至於為何霧繪要做這樣的傻事,橙子推測巫條姓氏是屬於巫淨巫師家族(祈禱方面的專家)的古老血統,日文「巫淨」與「不淨」同音,所以霧繪具有詛咒的本性。

 《俯瞰風景》/巫條大樓有異界空間的特性,蒼崎橙子猜測該大樓樓頂出現的飄浮幻象可能是由病床上具通靈能力的巫條霧繪幻視形成,巫條大樓與現實世界的交界介面處,氣溫呈現明顯的落差。《俯瞰風景》/橙子提到:「巫條大樓的熱不平衡現象,說不定就是她所看見的世界。……」(詳見尖端版上冊p36:5;魔豆版上冊p32:L15)。原文:「巫条ビルのゆらぎは」中「ゆらぎ」係指熱力學的溫度變化(波動)。而熱空氣向上,可能更有助於飄浮,類似的氣溫不連續面在《矛盾螺旋》/小川公寓也有出現。此外,巫條大樓這道介面裡的時間流逝異常緩慢,而且從事件一開始,映出的幻象大多停留在1998年8月31日某個時間點(應該不是在三更半夜,因為橙子和鮮花當時正好路過目擊該起悲劇,事故現場立即吸引群眾圍觀),可能是她生前最後一眼幻視俯瞰的風景(三年前同日,1995年8月31日深夜,式首次牽涉獵奇殺人事件)。式從7月初(但少女墜樓事件始於6月)一開始就看見樓頂飄浮著一個人影及八個幽靈,一共有九個魅影,顯示共有八位無辜受害少女,帶點天然呆的式懶得弄清楚飛行與飄浮兩者的絕對差異性,於是一律說是在飛翔。8月28日橙子向黑桐解釋巫條大樓異象時,曾經說明:「……八名少女等同是幽靈,只有那個人是活生生地飄浮著。……」同日凌晨,式為了拯救黑桐幹也,解決掉人偶霧繪之後,由於病床上的霧繪本尊仍具幻視能力,所以人偶魅影即使消失,但是那八個幽靈依然飄浮著。直到31日發生最後一件墜樓悲劇,異界空間隨之消失,魅影飄浮事件才宣告落幕。《俯瞰風景》劇場版/並未明確交代巫條大樓異界空間形成的原因,經過簡化的劇情描述大樓本身仿若一部錄放影機,紀錄並反序緩慢播放整個墜樓事件的經過,因而呈現出樓頂的飄浮幻象。基於上述改編內容,劇本將無辜受害少女減為七名,而樓頂的飄浮人影與幽靈總數還是畫成九個,包括電影宣傳海報上也是九個,這是因為霧繪是雙重存在的暗示超能者,一人格操縱兩具軀體。

 《俯瞰風景》/故事中安排病床上的巫條霧繪失去視力,應該是要呼應「幻視」的主題。日本小說中的巫女有時會有著視力方面的問題,在華人社會,習慣將這些通靈者身上的殘缺現象稱為「天殘」。日本動畫中巫女的代表人物就屬《犬夜叉》裡的桔梗,她倒沒有「天殘」問題,又可能有點「心盲」,居然看不見犬夜叉的一片癡心,也分不出假犬夜叉是奈落偽裝的。抱歉,扯遠了。說到日本電影盲女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想提及《盲劍Ichi》中緊抱三味線,和服包緊緊的少女市(綾瀨遙飾)。嘖,好一個幸福的三味線哪(模仿《殺人考察〈前〉》/式調侃幹也的語氣)。到底在說什麼鬼!思緒應該是受到理惠理惠(りえりえ,RieRie),那○○星球的萬有引力影響自繞行軌道上falling down了。

 俯瞰風景/式  

 附註:

 1.《俯瞰風景》劇場版/劇情鋪陳巫條霧繪本人在8月30日深夜那個……(依據片尾情節,黑桐鮮花描述的時間點),因此解除了黑桐的催眠魔咒,黑桐於8月31 日下午一時許甦醒,當時電視新聞報導第八位(「八」的日文唸作:Hachi)跳樓少女,就是……。而在片尾曲之後,橙子與鮮花經過巫條大樓時,可以清晰聽 見記者在現場報導即時新聞的旁白,再次提到第八位跳樓少女的身分。至於劇場版/巫條大樓樓頂決戰場景,九個魅影全讓式給殺了,與原著內容有所出入,似乎有不盡合理之處,目的應該是為製造戲劇高潮,只是稍微high過了頭,在此就不予討論。

 2.《空之境界》受到尚‧科克托(Jean Cocteau),一位姓氏像黑桐(こくとう)的法國名詩人的作品影響。經此提醒,相信讀者們再重看《俯瞰風景》與其劇場版時,對巫條大樓樓頂魅影蘊含詩意的時光倒敘情境,以及魅影如芭蕾舞者般凌空飄舞的姿態,應像「迦葉樣」地會心一笑,因為那可是常出現在Cocteau電影中的招牌運鏡手法。

3.第1章《俯瞰風景》中,作者可能嘗試讓讀者思考「飛行 vs. 墜落」與「飛行 vs. 飄浮」兩項生命課題,關於後者,我放在「《未來福音‧daylight-October》/淺上藤乃的凶れ與自我救贖」一文中分享心得。至於前者,《俯瞰風景》/式問:「幹也,你知道人飛上天空的理由嗎?」不清楚……他縮首微微聳肩。「無論是飛行或是墜落的理由我都不知道,因為我在清醒的時候連一次都還沒嘗試過。」他若無其事地說出理所當然的事實。這兒,黑桐幹也再一次發揮專長-一本正經地說出冷笑話(幹也無意搞笑地認真回答,卻每次都讓氣氛急凍)。幹也樂於做個理所當然的普通人,所以不必藉由飛行來逃避現實,沒有飛行也就不可能墜落(現死)。對照之後8月28日蒼崎橙子向幹也解釋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幹也敘述橙子說話時也正俯瞰著人世,雙腳著地(腳踏實地),都隱約強調著「勇於面對現實」非常重要。只是幹也的冷笑話形同廢話,沖淡了話題的嚴肅性。因為墜落的下場往往很慘(玩「大怒神」除外),當然不會冒然嘗試。最後的那一句情態描述,暗指幹也的冷笑話真的很冷。(詳見尖端版上冊p13,35;魔豆版上冊p13-14,32)

4.桔梗,是高橋留美子《犬夜叉》漫畫中善良巫女的名字,同時也是日本戰國時代出了名的「仁將」(傳說長得還蠻帥的,美濃國是俊男美女的盛產地),入贅明智家的名將金城☆,哦!更正,是明智秀滿之家徽紋飾。

  式/北金 燭臺扶雙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水台《空之境界》繁體中文台灣版權,小說由尖端代理;劇場版DVD、海報及周邊商品由普威爾代理,敬請愛護文藝創作者,購買正版商品。              

解讀《聖經〈創世紀〉》,神依著自己的形體做了人身(《空之境界》/引申為核心主題-人偶),並給了人兩件至極重要的「神賦之物」(Godiva),祂深盼人能有勇氣承受這兩件「甜蜜的負擔」。其中之一是「生命」(《聖經》稱作「靈」)。即使是自己的生命,也不是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殺人考察(後》/式爺爺告訴式的話)),因為終將歸還於神;此外,神為了讓人不再孤獨,所以幫人做了祂自己沒有的「依娃」,或稱夏娃,Eve,原意是「人母」。「依娃」的意象化名詞就是「依扶」,目前的社會已逐漸接受廣義上泛指能與自己在矛盾螺旋般的人生道路上互相扶持、攜手同行的夥伴。人接受了這兩件「神賦之物」,等於是與神立下最古老的契約,那是比『十誡』更久遠的約定,世世代代終其一生必須信守「珍惜生命」「免於孤獨」兩大承諾,有些聖經學者稱之為「幸福諾言」,在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婚禮儀式中,所有結婚誓詞都必須包含這兩個承諾。基於前述《聖經》的「神賦之物」說法,再引申1998年 828日黑桐幹也與兩儀式回家途中聊天的內容,可以將自殺行為歸納為兩種,一是因為珍惜、尊重生命而殺害自己,稱作「犧牲」,例如兩儀織(黑桐沒有提到織,而是以自己如需拯救東京市民為例);另一種是不珍惜亦不尊重生命的殺害自己,稱作「自殺」,是孤獨無依地抹殺生命,並讓自己死得寂寞來終結一生。後者的自殺行為顯然把人必須對神信守的兩個承諾一口氣全背棄了,這類自斷救贖路徑的死亡方式可能無法重回神的懷抱。如果綜合《矛盾螺旋‧下》/蒼崎橙子、《殺人考察〈後〉》/式與兩儀式爺爺的描述則是回不去那座光明的「阿賴耶識湖」(靈長阿賴耶識集合體,基督信仰中的「天堂 」),因而死滅墜入暗黑虛無之處。在《俯瞰風景》/章末,蒼崎橙子對輕生者有這麼一段描述:「既不是飛行也不會是飄浮,她最後的意志僅只裹著墜落這個單詞,終結於空虛裡。」(原文:彼女の最期の意志は飛行でもなく浮遊でもなく、墜落という単語で|纏《まと》められてしまう。そこにあるのは虚しさだけだ。有時,自殺的理由是因為無法承受對自身的某些罪惡(不淨)感,橙子顯然認為自殺根本就不能作為解決人生困境的選項辦法,所以《俯瞰風景》/橙子才會提醒霧繪:「……並不是根據背負的罪來選擇道路,而是先選擇道路再背負起自己的罪孽。」自殺無論那一時是多麼理直氣壯或是莫可奈何,他(她)的人生終以「自殺」的孤獨字眼潦草作結。《俯瞰風景》/故事的最後,蒼崎橙子回答黑桐鮮花,對自殺的理由提出發人深省的看法,就在該章最後一節最後一頁最後一行。

俯瞰風景/巫條霧繪  

附註:

1.本文其實是部落格的第一篇文章,關於這部落格的存在,根本上是個大大的錯誤,因為透露太多劇情,是會招惹雜沓而至的罵名啊。但是冥冥之中有一種使命感驅策著,我只是要分享一些個人不成熟的心得,作為讀者瞭解《空之境界》的墊腳石,希望能幫忙一些真正想看懂卻不懂《空之境界》的同好們掃開花徑( ばらか、百合だ),陪著大家一起進入奈須的文藝殿堂。回想最初於2008年耶誕夜首次看完《空之境界》第一章時,身心受到極度的震撼。(因為熬夜的關係?好冷!)深深佩服奈須這位天才,居然25歲就已領悟某些真理,還將她編寫成動人的故事。當時覺得應該推薦這部小說給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的姊妹們,提供有自殺意圖的朋友閱讀,相信應該就能阻止許多憾事發生。――這顯然只是我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即使是介紹給自己的親友們看,十有三四看不太懂。其餘說看懂的,與他們討論劇情,發現大家的解讀有極明顯的矛盾。其中,我那學理科的@@最為惡劣,在我的拷問之下,總算承認只翻了幾頁(居然敢說看完了),還試圖為自己辯解,「不過是撒著稀薄哲學糖霜的羅曼史菠羅罷了。」聽說笨蛋是不治之症,看來傳聞是真的(語見《痛覺殘留》)。不過算了,沒有抱著認真幾分「好!~來看吧。」(仿綾辻行人語氣的態度怎能體會奈須的強大。

 就以《空之境界》補遺篇,《未來福音‧序  Mörbius link》的主角兩儀未那(羅馬音:Ryohgi Mana)為例,未「那」的另一日文讀音(Mina)與未「來」(Mirai)接近,她的出現導因於一對臻於「空」之境界的戀人,一位是抱持「出世觀」-內藏本質為萬物歸空的母親,另一是抱持「入世觀」-外顯人格為包容一切的爸爸,兩個本該平行的「」境(Emptiness)結合於奇異點,「未來」誕生(Genesis)了。這種帶著蘑菇味思潮的M『超弦論』傳綺也只有奈須才能創作出來。若只是因為「敘述性詭計」或是文化隔閡,而讓《空之境界》的內涵被煙沒,未免太可惜了。於是,想將《空之境界》通俗化的念頭始終盤桓在我的幼稚腦海裡。一晃眼,虛度了數年,直到今年五月,偶然在電視上看到日本震災的後續報導,有一則新聞是日本官防長官對創傷症候群可能造成災民自殺潮深表憂心。我決定開始著手po文,事前先花了一個多月再把尖端與魔豆兩個版本重看幾遍,我想讓《空之境界》撥雲見月。與讀者們一起在《空之境界》的聖殿裡,不分族群,無論信仰,每個人一起虔誠地祈禱,「願內心平和與世界和平」。

p.s.綾辻雖是新本格推理作家,但是偏愛恐怖驚悚系的重口味,《空之境界》這類傳綺作品一開始並非綾辻關注的焦點,至於為何會閱讀甚至為之撰寫精彩評論,詳見《空之境界〈上〉篇末〈綾辻行人解說〉》

矛盾螺旋/式     

2.如果神的境界無限美好,為何永恆存在的神還要造人?更將祂的「靈」給了人?對於這個亙古懸疑,或許《空之境界〈下〉〈空之境界〉》/兩儀式的話中能提供些微線索:

 

凝視著飄搖無依的雪海,眼神如滄浪般蘊含著傷懷。

沒有要向誰傾訴,呢喃自囁嚅的唇間流露。

「理所當然地活著,理所當然地死去。」

   啊,真是——

「多麼的,孤獨——」

 

兩儀式這段話表面上是形容凡人的生活,但是也帶有幾分自傷,她應該是最孤獨的吧?黑桐幹也真正愛上的或許就是在1995年3月底,雪夜中遇見那個不露一絲寂寞的孤獨身影。人總是嚮往著神的超凡,但或許神更羨慕著人的平凡。所以神創造人的用意,可能是以人作為原型的進化版(人就像是故事中的式)。簡單地說,神或許《俯瞰風景》時,決定讓人以一種較不孤獨的方式永恆存在。藉由某種Reset,類似《忘卻錄音》的形式,雖然仍會有《痛覺殘留》,甚至自陷於《矛盾螺旋》,但是人就如同《伽藍之洞》般可以不斷充實自己,並能擁有豐富多樣的情感與「特別」。於是《聖經》所說屬神的「靈」,也就是「生命」,被賦予了更美好的存在意義。而這也解釋為什麼神另外給了人祂自己沒有的「依娃」,神不願意人孤獨的活著,因為祂比任何人更瞭解孤獨。《矛盾螺旋‧下》/當蒼崎橙子知悉荒耶宗蓮要將世界回歸根源時,她也提醒著荒耶:「萬物同歸於一將很孤獨,所以才會分化成多樣。」(詳見尖端版中冊p266;魔豆版下冊p19)

萬金聖母聖殿     

3.  天主教與基督教教義均反對自殺,是依據《舊約聖經〈出埃及記〉》20:2-17/十誡中第六誡「不可殺人」的引申。再者,著名的神學家奧古斯丁主教(Augustinus Hipponensis354-430)為了遏抑殉道主義流行造成的修士自殺潮,發表自殺是罪的看法。他認為自殺者的自由意志違逆神的意旨,殺害了神所賦予的生命與肉體,將喪失獲得救贖的希望,因此有罪。不過,當哥德人入侵羅馬燒殺擄掠的時候,許多基督徒,尤其是婦女選擇自殺以免受辱,奧古斯丁對此類事件則抱持「若是受命於神,則不算是罪」的看法。但是基於何種情況是屬於「受命於神」?在教廷內部卻持續引起極大的爭議。由於自殺在封閉的修道院體系容易形成連鎖效應,到了451年,亞珥會議(the Council of Arles)決議進一步譴責自殺是惡魔附身造成的行為。533年的奧爾良會議(the Council of Orleans),教廷正式禁止為自殺者舉行葬禮儀式(安息彌撒)。總之,天主教採用極為嚴格且帶著警戒意義的圍堵策略來阻止自殺。佛教在初期時,也曾發生過比丘集體自殺事件,《雜阿含第809經》/記載,聖覺者釋迦牟尼在毘舍離一帶,跋耆(金剛)部落附近,跋求摩河邊的薩羅梨林中,教導眾比丘修習「不淨觀」(一種觀想不淨的攝心禪定法),藉以滅斷貪念。釋迦牟尼指導完畢,便放心地閉關行深禪定,誰知眾比丘修習不慎走火入魔,竟然厭惡自身,數十人先後尋短。釋迦牟尼出關後,瞭解事態嚴重,於是再教導眾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一種摒除雜想,專注呼吸調息,讓妄念安止於一呼一吸間的攝心禪定法),自殺行為遂戛然而止。此外,釋迦牟尼亦曾多次開導有自殺意念的人,他並不是告訴對方應該要如何作,而是直指問題的癥結所在,然後尊重當事者自己的決定,與天野梢漫畫《水星領航員》/艾莉西亞教育後進的作法有些類似(延伸欣賞《水星領航員》/佐藤順一監督動畫第三季,喜歡貓咪輕柔系的動畫迷請勿錯過,台灣繁體中文字幕版由木棉花代理)。《雜阿含第1經》/釋迦牟尼明確地指出,想要解脫苦集迴圈(矛盾螺旋)束縛,必須得「心解脫」(巴利語:ceto-vimutti,意義等同「正覺」),也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雜阿含第1265經》/但是釋迦牟尼善意提醒修行者,自殺行為絕對不可能除去心裡那份罣礙,只會墜落於輪迴(如莫比烏斯環【Möbius Ring, 呈∞形,《矛盾螺旋‧下》/尖端版譯為「梅比斯之環」】,比喻漫無止境的因果循環)之中。

復興鄉基國派聖堂

4.《殺人考察(後)》/式爺爺在臨終前告訴式說:「人一輩子只能殺一個人。」「是的。為了最後能讓自己死去,所以我們只有一次殺人的權利。」(詳見尖端版下冊p298;魔豆版下冊p351)這段話應該是式克制殺人衝動的兩大「抑止力」之一,另一抑止力是那位個性挺像笨蛋的傢伙。式爺爺的說法可能是依據佛教思想,相對於時空無常的觀點,佛教與其他主流宗教的教義都深信人類身上有一永恆存在的東西,簡單地說,人是永生的(至少某一部份是無時間性且無空間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地空性自在)。這種想法簡直矛盾得可怕,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人,終需一死!佛教唯識論倒是淡定地認為死去的是肉體,並不是全部,人經由重生而不斷進化昇級。或許讀者們會質疑,人既然不死,那為何不青春永駐?至少要像神木一樣活個數千年才划算。《矛盾螺旋、下》/蒼崎橙子對此有提供見解,她認為兩百餘歲(可能不只此數)的荒耶宗蓮活了太久,本身早已變成一個概念。不會變化思考的方向性,就已經不能稱為是人(橙子諷刺荒耶像個「活死人」,詳見尖端版中冊p378;魔豆版下冊p107)。佛教唯識論認為人有三性八識,人類的死亡現象,除非有不可抗的外力介入,否則應該在壽終正寢時由第七識「末那識」殺了自己,也就是說如果要讓自己的生命進入良性輪迴(橙子說是回去「阿賴耶識湖」),人的一生只能背負自己的死,而由於生命等價,如果人殺了他人,將無法再承受自己的死,於是生命會墜落於惡性輪迴(故事裡是描述回不去「阿賴耶識湖」,孤單地終結於空虛裡)。《殺人考察(後)》/黑桐幹也對式說:「――――我會殺妳。」即是承襲上述的思想,黑桐應該聽式聊過式爺爺的話,因為黑桐在現場知道式……,曾經這麼敘述:「最重要的是――如此一來,式就無法殺害她自己了。」因此黑桐才會說:「――――我會殺妳。」這時黑桐只是希望能夠安慰式,為她減輕罪惡感,要他怎麼胡扯都行,因此黑桐一本正經地說起冷笑話(黑桐完全沒有說笑的意思,可是效果自然很冷)。式如果意識清醒,一定會立刻吐槽回去:「請不要搞笑耍冷,因為你的樣子就夠好笑了。」沒有啦!那是我胡亂加上的情節。式後來幸福地被黑桐抱在懷裡,很忙的呢。黑桐當然不會Cosplay「要命戀人」,那句話意思就是他接著說的話:「直到妳死去的那一刻,我都絕不會讓妳孤伶伶的。」(詳見尖端版下冊p342:10,12;魔豆版下冊p382:L12,14聖經也有傳達著類似的思想,依據《舊約聖經〈創世記〉2:7》記載,人被神「設定」只能承受一人份的天賦之物-「靈」。《新約聖經〈馬太福音〉10:8》有提到殺人者只能殺身體,不能殺死「靈」。殺人者因此會背負著超過一人份的「靈」,自縛於「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他的下場將是墜落(滅在地獄裡),無法飛行(昇空回天堂)。至於上述佛教唯識論的「末那識」,分析心理學稱之為「感官人格」,或「肉體人格」,屬於人無法感知的潛意識層,醫學稱之為「基因」。「末那識」殺死自己與「自殺行為」的本質完全相反,前者是順應自然法則;後者卻是違逆自然法則,心存罣礙。欲以「自殺」求解,卻不得解脫,矛盾螺旋(苦集迴圈)於焉形成。「自殺」是由「六識:眼、耳、鼻、舌、身、意」主導,所謂「六識」,分析心理學稱之為「知性人格」,屬於人能感知的意識層,醫學稱之為「中樞神經」。「六識」深受「末那識」與其對應產物「起源衝動」的影響,所以「自殺行為」與「末那識」之間有極強的關連性,醫學稱作「自殺者基因」(醫學上對「自殺基因」有多種定義),心理學稱之為「嚮死本能」(Thanatos)。不過,南傳佛教經藏《相應部〈35:145》、《增支部〈3:33〉》/釋迦牟尼認為「六識」造作「有我」(或稱「我執」)之念,產生貪、瞋、痴等業力,均是苦集迴圈的成因,所以應予滅斷。簡淺解釋,眼、耳、鼻、舌、身、意等知性意識純屬主觀感受,並非代表真理就是如此,不執著成見,才能徹見事物的本質,「自殺」的念頭亦然,自殺前請務必三思,傾聽自己「心」聲。「世間由心所導。」佛陀如是說(詳見南傳佛教經藏《相應部〈1:72〉》)。 

5.《俯瞰風景》/巫條大樓的原始構想可能是來自東京都板橋區高島平團地的集合式高樓住宅,自197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與劇場版/蒼崎橙子敘述巫條大樓動工興建時間點相符),由於都市化建設過度侷限密集,社區發展量質失衡及缺乏人性關懷的長遠規劃,使該處大樓群曾經成為日本墜樓「自殺の名所」。由於日本是自殺率甚高的國家(依據警察廳2010年的統計,居世界第四位),奈須創作《俯瞰風景》之目的似乎有傳播希望與福音的意圖,藉由暗示超能者個人不勝欷噓的孤獨殞命遭遇,讓讀者們因同情心理產生更深刻的體認,在悲憫厭世者靈魂的同時,也要記得提醒自己,即使身陷人生低潮,更應認真思考生命的價值,勇敢地選擇「飛行」,為自己創造海闊天空的未來。

6.根據《空之境界〈上〉〈空之境界‧序〉》/荒耶宗蓮的描述,巫條霧繪是依附死亡而飄浮的雙重身體者從姓名字義解釋,巫條(ふじょう)與「不淨」、「浮上」同音,日本江戶時代,「不淨」是罪犯與死屍的代名詞,所以巫條可能意指「依附死亡而飄浮的罪人」,飄浮者終將墜落;而霧繪(きりえ)則有剪紙藝的含意(形成雙重對稱,引申為雙重身體者,也可類比墜樓連鎖效應),且與垂憐(キリエ)同音。

俯瞰風景/蒼崎橙子與巫條霧繪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奈須喜歡在人名的諧音上發揮妙喻,例如:「黑桐」與「玄霧」的日文訓讀都唸作「Kurogiri」。「桐」、「霧」(きり )諧音與「機智」(唸作:kichi,原文:とんち)接近,但兩人有些短路的個性都實在很難與「機智」聯想在一起(《矛盾螺旋‧下》/臙條巴反倒認為黑桐幹也在體會女人除外的他人心意時,頭腦非常機智);還有「理緒」(Rio)諧音與「獅子」接近(日文常 r, l 不分,所以Rio,亦可唸成Lio,所以荒耶說差一字就是Lion),但顯然不是獅子(勇者的象徵,《Fate/Stay Night》Saber最喜歡一隻獅子布偶,也是留給士郎的唯一紀念實物【Saber路線-Fate;TV動畫版】),即使染了金髮也是無用。式(漢音近「獅」)比較像貓科動物,這是《殺人考察〈前〉》/學人的看法,比喻式是猛獸。

伽藍之洞/境界式  

《殺人考察〈前〉》/黑桐幹也面對學人追問與式兩人之間的關係時,黑桐形容式像兔子一樣地可愛,他的本意是指式彷彿時時都會受到傷害,但是正好日本有句流行語:「兔子太寂寞是會死的!」(原文:「ウサギは寂しいと死ぬんだよ!」語見《同一屋簷下(ひとつ屋根の下)》柏木小雪)。式那獨來獨往的人格特質顯然與兔子給人合群的印象差距甚遠,所以學人旁觀者清給予上述中肯的回應。學人還提到電玩(原文:ゲーム有的譯本誤植為「電影」)中也有一擊就能讓對手腦袋搬家的兔子,應該是指類似Lugaru之類的格鬥兔。(延伸觀賞動畫電影,細田守監督在2009年的得獎作品《夏日大作戰,Summer Wars》,影片中池澤佳主馬操作的OZ格鬥遊戲冠軍King Kazma就是兔子造型。)

至於黑桐幹也像那一種動物?《伽藍之洞》/式車禍昏迷的兩年間,黑桐幹也每週六下午都會帶束玫瑰到醫院探視,因而護士們私下叫他忠狗小弟(源自秋田「忠犬八公」)。順便提及,《矛盾螺旋‧上》/臙條巴以為自己犯下弒親命案,白天都會前往東京澀谷車站北口忠犬八公銅像前的廣場逗留,因為那裡的百貨公司例如涉谷109(10-9與東急日文同音,是當代的辣妹大本營)有大型電視牆撥報即時新聞。

附註:

1.日本戰國名將明智秀滿(傳說與明智光春是同一人)的實戰頭盔是兔耳造型的變形盔(変わり兜),名叫「兔耳頭高兜」(ウサギミミアタマダカカブト),目前收藏在東京國立博物館。

2.《殺人考察〈前〉》/1995122日或9日星期六,白純理緒對兩儀式說些沒頭沒腦的話,天然呆的式根本不會花費心思去理解箇中含意,白純純白費心機。在此之前,黑桐幹也參加白純的休學歡送會,然後與兩儀式在鞋櫃附近的校舍入口階梯旁躲雨(學人隔週問黑桐怎麼回事時,提到是禮拜六),式後來問管家硯木秋隆,知道幹也當時哼唱著那首歌的曲名是「Singing in the Rain」。

伽藍之洞 境界式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桐鮮花於台北故事館               

《空之境界》繁體中文台灣版權,小說由尖端代理;劇場版DVD、海報及周邊商品由普威爾代理,敬請愛護文藝創作者,購買正版商品。

《忘卻錄音》/依據佛教唯識論教義,人其實無法感覺到起源(善惡並存的「末那識」,生物學家稱之「基因」)是什麼,只能感覺自身對起源主觀感應的產物,稱為「起源衝動」或稱「我執」,而黑桐鮮花的起源(衝動)是「禁忌」,所以鮮花對哥哥幹也有一份「想佔為己有」的執著感情,但是鮮花對於愛上那個平凡男孩的決定性瞬間的記憶,卻早已遺忘。後來在1月6日鮮花質問玄霧皋月的犯罪動機時,才真正意識到之所以選擇忘卻,是因為記住那件事很危險,在鮮花的潛意識裡早就明白禁忌的戀愛只會傷害彼此,於是刻意忘卻愛上哥哥的初始理由,希望藉以保護自己與對方,可惜等到鮮花長大後才察覺,對哥哥的強烈愛戀一直真實存在。依據唯識教義,起源衝動(促進因子)是由「末那識」對「阿賴耶識」內涵之累世因緣(起始因子)的自主感應(潛意識),再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主觀相應(意識)形成的產物(或許鮮花對幹也的情感早在前世已經注定,啊啊!鮮花的前世或許就是明智光秀養女-明智革手!?……請讀者們別太認真,當我在鍛鍊五十音健身法吧)。由於鮮花不是修行得道者,想解脫我執的支配並不容易,唯有依賴自我意志的良知,或稱善念(抑止因子);釋迦牟尼稱作「無量心」【Appamana,無可限量の心】,大乘佛教再細分成「慈、悲、喜、捨」四種「無量」;基督教則名之為「」(Agape),詳見《聖經‧新約〈格(歌)林多前書(1 Corinthians)〉第13章第4-8節)將其轉化或是淡化,而良知就是回歸正道,免墜惡趣的關鍵。鮮花是位善良率真的女孩,不至於做些糊塗事,但是我執不捨,一生仍將為情所困,無法脫離矛盾螺旋(苦集迴圈)束縛。

p.s.兩儀小未那名字的日文假名是「まな」,羅馬音:Mana,「愛」作為名字時也可以這麼唸。

《矛盾螺旋‧下》蒼崎橙子在小川公寓外的茵綠草地上告訴荒耶宗蓮:「……,你啊,是輸給了一個名叫臙條巴,僅僅一個人微不足道家族愛而已。」(詳見尖端版中冊p377;魔豆版下冊p107)句中「微不足道」,原文:くだらない」,也有「無價值」的含意(荒耶說臙條的起源是「無價值」)。另外,家族愛(親情),希臘語:στοργή, storge,是《聖經》中提到的人類四種愛之一(延伸閱讀《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系列作者克利夫·斯特普爾斯·「傑克」·路易斯(Clive Staples "Jack" Lewis1898年-1963年)的《四種愛(The Four Loves)》)。

忘卻錄音/黑桐鮮花  

附註:

1.《忘卻錄音》/鮮花忘卻愛上那個平凡男孩的決定性瞬間記憶,與《伽藍之洞》/式車禍昏迷甦醒後忘卻高中那段時間的回憶(包括《殺人考察‧前》獵奇殺人事件有關之記憶),這類的心理行為在神經精神分析學上稱之「壓抑作用」(suppression,由佛洛伊德提出的理論),一世紀以來,被歸屬於「本我」作用的「記憶壓抑」一直是心理學家或神經精神分析學者爭論不休的概念。之所以吵翻天的問題核心,在於「科學實在論」學者根本不信有「本我」(id)人格,而觸動這些學者敏感神經的當然不是單純的「本我」之爭,而是潛藏在「本我」之後,那個與「本我」鏡像對應投射的原型(archetype,抱歉用了佛洛伊德死對頭的榮格用語)我-「超我」(superego)。佛洛伊德與榮格的理論並不會製造「人格分裂」,只是強調「屬於『自我』的意識認知與記憶整體心智活動中只佔一小部分」這個事實。一旦證明「本我」與「超我」的存在,等於撼動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1882年)的「物競天擇論」。如果真是如此,那麼  孫中山先生應該會感到很欣慰,因為  他在《建國方略》裡曾經說過:「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所謂「壓抑作用」,可分作自主(潛【無】意識自主性)壓抑、蓄意(意識主觀性)壓抑及前述二者之複合壓抑,是為了消除痛苦(不愉快)的訊息,致使記憶失真或忘卻的自我防衛機制之一。若要進行「記憶壓抑」的實驗型研究,必須排除蓄意記憶壓抑與複合型記憶壓抑等干擾因子,證明「潛(無)意識壓抑記憶」的可能性。科羅拉多大學的Depue BE, Curran T, Banich MT.於2007年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根據發現的證據顯示,情緒記憶可以受到兩個時序階段的神經機制影響,而產生壓抑效應。其作用如下:(一)初步抑制,右額葉下迴區(right inferior frontal gyrus抑制了幫助重現記憶的感知腦區(枕葉視覺皮層【visual cortex,丘腦【thalamus),(二)其次,右額葉中迴區(right medial frontal gyrus控制了幫助重現記憶的認知複合腦區(海馬迴【Hippocampus】,海馬迴是記憶的快取儲存區,靈長類的海馬迴愈發達,腦容量相對亦較大)及情緒調控腦區(杏仁核【amygdala】)。海馬迴除了意識記憶與空間定位功能之外,其認知複合功能如果善加發揮就能形成「聯覺」,或稱「共感覺」,Synesthesia: A Multimodal Combination of Senses。(延伸觀賞《CANAAN(迦南)》動畫,台灣版DVD由悅鈞代理,奈須負責電玩原案但動畫劇本不是奈須寫的,劇情普通但「共感覺」設定nice。呃,「共感覺」設定並不是奈須出的點子。不過,在《未來福音》中也有提到喔。)此實驗結果證明額極皮質區(fronto-polar regions)影響上述的兩時序階段的記憶壓抑作用,並且該神經機制不同於建構意識記憶的機轉。這項實驗初步地為「潛(無)意識性記憶壓抑」提供佐證,至少對健康者(非精神疾患者)而言,「記憶壓抑」受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regions,自我意識知覺的重要部位)控制。

空之境界/兩儀式與黑桐幹也   

2.《矛盾螺旋‧下》/荒耶宗蓮簡明告訴臙條巴何謂起源,不過荒耶雖是台密僧侶,仍不識阿賴耶,所以他說的話其實是誤導(奈須的「敘述性詭計」)。依照荒耶的世界觀,他相信轉世輪迴(現世需承受前世之業),但不相信前世的「識」能傳遞到現世,進而影響現世的人格。他認為這一世的人格就只受這一世的起源控制,並且內在人格是存在於腦部,於是荒耶收集死者的腦,放在小川公寓地下室,佈置輪迴結界(宗蓮的日文:そうれん,有「殮葬」的含意,引申為「收集死亡」)。由於小川公寓405室的臙條巴是被荒耶與阿魯巴製造出的人偶,所以荒耶說臙條的起源是「無價值」(意指「什麼都做不成的無用東西」)。而人偶臙條巴共有兩個,先被製造出的第一個人偶臙條巴早已切斷與人類臙條巴腦部的聯繫(詳見尖端版中冊p321;魔豆版下冊p62),這間接指出兩件事,第一:內在人格不是在腦部(脫離腦部操控的人偶臙條巴仍感應到自己的真實起源);第二:前世的「識」傳遞到現世(人偶臙條巴仍然有人類臙條巴的「心」)。雖然荒耶認為人偶臙條巴的意志是由幻想產生的,但是人偶臙條巴最終覺醒於真實起源「奔馳(sprinter)」(人類臙條巴的起源)逃出小川公寓封閉之輪,又破過荒耶的一重靜止結界(距離荒耶一公尺,判斷應是「蛇蠍」 ),就是阿賴耶識存在的間接證明(人無法感知阿賴耶識,但如果無阿賴耶識,人偶臙條巴的起源應該是「無價值」)。式說,是臙條巴毀滅了荒耶宗蓮,因為臙條巴證明荒耶的信念是錯的。

蒼崎橙子  

《忘卻錄音》/黑桐鮮花是點火魔術的初學者,所以蒼崎橙子教她將詠唱的咒文縮短到了極限的單一樂譜記號如『AzoLto』等,劇場版/199916日,鮮花最後擊倒附身於黃路美沙夜的巨大百合妖精,所使的魔術迴路絕招,依據《蘑菇與崇的一問一答》/奈須的說明應該是Fortissimo(嘹音強奏)外加〈忘卻錄音〉/鮮花自創的必殺技-高壓下踢。

《忘卻錄音》/1999111日星期一,黑桐鮮花收下哥哥幹也給的壓歲錢,然後慎重地挽著黑桐幹也一起享用奢華的和式晚餐;壓歲錢是長輩給未成年晚輩的新年祝賀紅包,男友是不會給女友壓歲錢的,這舉動可能代表著幹也心中想對鮮花表達的兄妹情誼。不過,鮮花完全無法瞭解其中的意義。

未來福音/瀨尾靜音   

《忘卻錄音》劇場版/那隻喜樂蒂牧羊犬的主人就是瀨尾靜音。(主要在《未來福音》登場的未來視少女。)

忘卻錄音/黑桐鮮花,一定要幸福哦!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俯瞰風景/蒼崎橙子  
 《空之境界》繁體中文台灣版權,小說由尖端代理;劇場版
DVD、海報及周邊商品由普威爾代理,敬請愛護文藝創作者,購買正版商品。

《俯瞰風景》/蒼崎橙子說黑桐幹也沒有創造者才能【神性,意指非凡】,相關指數為零。很容易就聯想到山口昇【ヤマグチノボル】之後發表的《零之使魔》【ゼロの使い魔】,一位常使不出虛無魔法的魔法少女與其使魔的愛情冒險物語。話說回來,橙子的意思就是說黑桐是個徹徹底底的普通人,之所以仍然雇用他的理由,據說是黑桐有探求者【人性,意指平凡】方面的互補才能。這似乎說明了有創造才能的人在追求卓越(超能)的同時,理性常常凌駕於感性之上,而慢慢啃噬了心中的人性,如果身邊能有探求才能的人協同互補,應該能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橙子與黑桐兩人之間的合作,使橙子最終尋回了本來擁有但已忘卻的「心」,而黑桐則被橙子激發出潛在的搜尋引擎能力,當然橙子是在日後才注意到這些轉變。類似的「拍檔」模式有時能為小說的人物設定帶來意想不到的和諧效果,早期極成功的例子,例如阿瑟·柯南·道爾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1930)筆下的福爾摩斯與華生。關於神性與人性的平衡,類似的概念也出現在《Clash of The Titans〈超世紀封神榜〉》,一部頗具爭議性的金酸莓賣座電影,專業影評之所以給了極差評價,主要原因是對編劇大幅改編希臘神話很不爽,例如Io(埃歐,Hercules真祖先祖,也是Perseus的第九世先祖,為逃避天后Hera的懲罰,落難流亡至埃及,成了女神Isis)其實是Perseus(帕修斯,Hercule的外曾祖父,英仙座)老爸-Zeus(宙斯,擊敗Titans神族的Olympus眾神之王)的眾多情人之一。我覺得劇情還好,希臘、羅馬神話曾經多次修改,現代看到的版本絕非故事的本來面貌。編劇只是嘗試從希臘神話中找出最符合「完人」理想的男、女半人半神,將她(他)們湊對罷了。劇中IoPerseus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Perseus... you're not just part man, part god... you're the best of both.”

 附註:尖端代理的《零之使魔》,就是由尖端與魔豆《空之境界》這兩位譯者翻譯的。

蒼崎橙子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儀式   

《伽藍之洞》/關於喀巴拉(Qabala)教徒的王冠(Kether),Qabala,原意是「傳承」、「如是我聞」,是在西元前即已存在的古老猶太教神秘主義派系,旨在從哲學立場探討宇宙及人類的存在本質,根據《聖經》記載,神在東方之伊甸(意指樂園)種下生命之樹(Tree of Life,Otz Chiim,希伯萊文:עץ החיים; Etz haChayim),人只要吃了該樹的果實就能永生。許多宗教學者相信《聖經》內容如同《佛經》和其他古老經典一樣,是用隱喻的方式呈現通往聖覺的真義,喀巴拉教義依此認為生命之樹係指精神層面的靈性修為,該樹是由3個支柱,10個聖源球體(Sephirah,《聖經》稱為果實,複數Sephiroth)和22個路徑(Pass)組成(有些喀巴拉教徒相信生命之樹有更複雜的結構),身處在罪人之園的人類(喀巴拉以失落王冠的王國形容)如果要回到伊甸恢復成完人,可以應用冥想或其他靈修法,自生命之樹的頂部逆向溯源,也就是從著重物質層次的第十聖源球體-Malkuth(王國,Kingdom)沿著路徑,循序獲得各個聖源球體的種智(超越原質),最後到達代表著「根源」(意指「存在的起始」)的第一個聖源球體-Kether(王冠,the Crown),一旦抵達王冠,即是成就完人境界,這整個過程稱為「自我救贖」,或稱「人類補完」。如果再超越這第一個聖源球體-Kether之後,在王冠的深處(蒼崎橙子有時稱之「根源漩渦」,應是融入陰陽道「太極」的觀念),會遇見三層未顯化的能量環(Veils),最外層是虛空(Ain,意指無所在也就是式昏睡期間「漂浮」之處),第二層是無盡、無限或稱無餘(Ain-Soph,希伯來文אין סוף意指無所在與無所不在之間傳說神於此處造人與眾生物),最內一層最接近王冠的是無量光(Ain-Soph Aur,意指無所不在傳說中「天堂」、「極樂境界」的所在),這三層能量環是人類不可知,不可觸及的領域,代表著宇宙萬物從無到有,從虛空到存在的一切智智,是屬於神(創造者)的境界。蒼崎橙子說式得以置身於連喀巴拉教徒都無法抵達的王冠深處(其實☆☆☆才有該項能力),正是暗示著式潛藏著+的本質。不過,式無法感覺到境界式的存在,而且沒研究過喀巴拉教義,應該對塔羅牌也沒興趣,根本不知所云,所以瞪著橙子回應:「……別說得妳好像什麼都懂!……」在對話中,橙子對具有+的本質卻不自知的少女滔滔不絕地說教,搞笑的是,她所舉的例子竟是論及自己並不熟悉,只有神才明白的境界,還好只是點到為止,少女之後無心回敬的那句話真是奧妙。在故事主角間不經意的談話裡埋藏著高明而隱晦的幽默風格,這就是「奈須節」的魅力。

伽藍之洞/式  

附註:

1.猶太教喀巴拉教義、基督信仰與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1804年)的認識論,有部分思想相近之處,整理如表一所示。

 表一 喀巴拉教義、基督信仰與康德之認識論的比較          

神子降臨     

2.曾經看過野村哲也監督/野末武志副監的動畫《太空戰士Ⅶ:降臨神子(意指「救世者」),英文名:FINAL FANTASY VII:ADVENT CHILDREN》(台灣BD完整版由得力影視發行),應該就能瞭解荒耶宗蓮的企圖。荒耶的願望需藉由神的力量來實現,所以他用活人獻祭,準備三顆超能者棋子誘使「神降」發生。結果當然不如預期,那只不過是荒耶一廂情願罷了。顯聖是無法毛遂自薦的,神只會出現在祂中意的人(天命人選)面前,例如《舊約聖經》的摩西、《太戰七》的克勞德與《空之境界》的★★★★。但是,荒耶仍不死心,之後更打算直接「神變」(與神融合、合體)。為此,蒼崎橙子質問荒耶:「……是要用王者之術來拯救什麼嗎?若是那樣,就不要當魔術師,當王好了。」對話中出現「王者之術」,魔豆版譯註指是「煉金術(Alchemy)的最高境界」,但尖端版卻無說明,還是在此贅述一下,原著中的アルス・マグナ(Ars Magna,大奧術),該名詞取源自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哲學家吉羅拉莫·卡爾達諾(Girolamo Cardano15011576)的著作,卡氏仿效古希臘全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前384年-前322年)的論述百科模式,蒐集各類科普知識(當時尚無保障智財權觀念),再加上個人見解,發表了多部討論數學(代數)、機率學、醫學、機械、自然現象、占星與煉金術等專書,其中探討煉金術的《De immortalitate(論靈魂不朽)》,為後世煉金術師引用。卡爾達諾的代表作是在1545年出版演算代數之《Artis magnae, sive de regulis algebraicis〈另名:Ars magna〉》,由於該書書名《大奧術》切合「煉金(黃金煉成)」的意蘊,Ars Magna也就成了「煉金術」(日本習稱「鍊金術」)的代名詞。而煉金術(Alchemy),原意是「型態轉化學」,此學術是以亞里斯多德的土、氣、水、火四元素假說為理論基礎,亞里斯多德曾擔任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III of Macedon,前356年-前323年)少年時期的啟蒙老師,素有「王者之師」的封號,所以「煉金術」又被稱作「王者之術」。此外,對於荒耶的執念,另一個邪惡魔術師也無法認同這麼奇怪的興趣,《矛盾螺旋‧下》/科尼勒斯‧阿魯巴與蒼崎橙子的談話,對荒耶宗蓮汲汲於追求抵達根源漩渦頗不以為然,他說:「……想碰觸神的領域,只要走諾斯底(Gnostic,日文:グノーシス)路線就行了,沒必要追溯本源吧?」(詳見尖端版中冊p257,魔豆版上冊p12。)諾斯底原意是「真知」、「知行合一」(實行與靈知),該教派可能源於史前古老信仰,之後融入《聖經》、喀巴拉及其他宗教教義,活躍於西元初幾個世紀,著名的死海古卷中也有該教派的思想。諾斯底思想認為「神性」是與生俱來的(佛教的部分支派亦認為眾生皆有「佛性」),所以只要靈修知曉自我最深的層次,即可體會「神」(純靈)的境界。不過,《矛盾螺旋‧上》式與橙子對於企圖到達根源之渦的魔術師(或任何人),有一針見血的評論,「妳這不是很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嗎?」式帶著驚訝的表情轉頭說道。(意思是「唷!沒想到妳這笨蛋居然會想通。」有些揶揄橙子也屬於那一族的意味。)(詳見尖端版中冊p163,魔豆版上冊p317;尖端版《空之境界〈下〉‧笠井潔解說》。)

根源漩渦     

p.s.

1.諾斯底教派深受索羅亞斯德影響,稱呼「神性」亦名「火種」,《變形金剛,Transformers》/據此構思出火種源(Allspark),於是古世紀傳說的眾神與巨人大戰,在電影中改編成博派與狂派間的正邪鬥爭。最後,或許讀者會好奇除了☆☆☆之外,到底還有誰能抵達根源漩渦?《矛盾螺旋‧上》/蒼崎橙子曾說:「——去到了那一側的人就再也沒有回來。」《矛盾螺旋‧下》/蒼崎橙子進一步告訴荒耶宗蓮答案,她說:「……明明是無知的存在才能接近,但因無知卻無法瞭解,……」意指人死了不就回到根源漩渦。依據內文,橙子說這段話是諷刺荒耶聰明反被聰明誤。(詳見尖端版中冊p162及p270-1,魔豆版上冊p316-7及下冊p23)  

2.奈須在《空之境界》中置入許多佛教哲學思想,動機應該與《Fate/stay night》出現的巫術與魔法一樣,可能是為了順應故事人物兩儀式、黑桐幹也及荒耶宗蓮等人的身世背景,應該無關於作者的宗教信仰。許多知名的日本文學作家在其作品裡都曾運用「佛學思想元素」,可是大都把人的內在那個  「 」的本質解釋作「虛無」,奈須則是作了不同觀點的設定。援引《伽藍之洞》/蒼崎橙子的名言:「伽藍洞的意思就是能無止盡地填入呢,幸福的傢伙,哪有比這更好的未來?」橙子當然不是要式無止盡填入「雜念」,式那時才剛戰勝「雜念之靈」,橙子說的「填入」應該比較傾向「包容」吧?日本平安、鐮倉時期的著名和歌僧西行法師(1118年-1190年)與明惠法師(1173年-1232年)談論歌道(詩歌的本質),曾形容明惠的詩歌特性是:「……在類似虛空的心,著上種種風趣的色彩,然而卻沒有留下一絲痕跡。……」(原文:我またこの虚空の如くなる心の上において、種の風情を色どるといへども更にしょう跡なし。)儘管西行法師整段談話內容的真確性備受質疑,多數和歌學者寧願相信極可能西行只有起頭美言兩句,明惠(或是喜海)隨之自我潤飾一長串話。實情或許是一老一少的一搭一唱,而且多是那少年明惠嘰哩咕嚕地附和,結果全成了西行說的。不過,由於談話內容並不違背西行與明惠兩位法師對詩歌精神的一貫主張,所以至今還是常被引用。許多日本讀者閱讀《明惠傳》(喜海法師著《栂尾明恵上人伝記》)卷上的該段文章,,常迷醉於「虛空」二字,卻沒有注意句中用了「類似」的曖昧字眼,「什麼都沒有的空」是不可能「著上種種顏色」的。略懂現代物理學理論的讀者應該知道,「希格斯玻色子」(或「希格斯場」,接近證實的假說)無所不在,宇宙中不存在所謂的「真空」。萬物的幻滅只是表面上沒有留下痕跡,曾經存在的訊息早已被如實記錄下來,也不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我不是宗教狂熱者,在部落格裡寫了一些佛學教義,難免仍有許多謬誤,純粹只是作為瞭解《空之境界》的簡易參考,請讀者試著用哲學的觀點寬容看待。佛學歷經二千餘年的思想焠煉與無數得道高僧親身體證,早已成為一套完整成熟的生命哲學,應該能在自然科學領域之外,提供讀者更開闊的視野來瞭解人生的意義。當然啦,如果是要為奈須的《Fate/stay night》寫點感想,就不會談論佛學,而是改聊歷史與魔法吧。接下來的內容還是跟佛學有關,寫完這一段,我打算開始專心寫同人文。是關於橙子與一隻名叫青子的小貓的故事,(什麼?標題很土蛋!您應該去看看「福爾摩斯探案」的標題,華生自己都承認很…。)內容敘述觀布子市有一新興極道組織,欲對兩儀家不利,適逢小未那出生,神隱一段時日的橙子特地去兩儀家祝賀,卻意外捲入紛爭。……阿魯巴的後人魔法能力遠在其父之上,而且更殘酷嗜血,為了復仇來到觀布子市,威脅要讓橙子與其身邊的所有親人在世上徹底消失。橙子決定帶著小貓青子回到三咲市與妹妹聯手制敵,卻被妹妹青子誤把小貓當作使魔,姊妹自家人先在希望之丘展開一場殊死對決,而強敵此時正環伺在旁。……小貓青子到底是何方聖物?兩儀式面對新一波的挑戰能否以直死之魔眼再次取勝?式會信守對幹也的承諾嗎?橙子如何破解禁入家鄉的詛咒?橙子與青子又會有怎樣的結局?且待他日分曉。還是言歸正傳,現在要討論的主題是「無知?無明。」釋迦牟尼用「十二緣起論」解釋苦集的形成,以「無明」(巴利語:Avijjā)作為「苦」的起源。「Avijjā」是no(無)-「vijjā」,「vijjā」用英文解釋有「realization」(明)、「knowledge」(知)、「vision」(見,「正見」係八正道之首)等含意。「十二緣起」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與愁、悲、苦、憂、惱)」,讀者們應該注意到和「五蘊」(識、行、想、受、色)有極大的關聯性。這裡必須先澄清兩個觀念,首先是與原始佛教同時期發展的吠陀體系古《奧義書》(Upaniad)亦認為「無明」是「苦」的原因之一,人若「無明」終將墜落黑暗「虛無」,惟目前尚無證據顯示釋迦牟尼的「無明」理論是源自《奧義書》。另一個觀念是釋迦牟尼曾定義「名色」:「『名』含攝受、想、思、觸、作意(以上均屬『意識』);『色』(與「五蘊」的『色』同質)含攝四大種(地、水、火、風四元素,即物質,現代物理學稱作『費米子』)與四大種所造色;」佛陀又說:「……此色身由四大種所成,……」所以「名色」,「名心與色身」是指人的「身心」(詳見南傳經藏《中部》74; 109;《相應部》12:2; 22:56)。

 許多原始佛典的研究者相信「十二緣起論」(屬於廣義宏觀論,從包容我的世界來反照我)是為補充解釋「苦諦」(四聖諦之一),該思想的完整建構應該晚於「五蘊論」(屬於狹義微觀論,從我為出發點去看這個包容我的世界)。參考南傳經藏《相應部》12:65;《長部》14;律藏《大品》1:1;小部《自說》1:1-3等有關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的經文內容,「無明」起初並未被納入「緣起論」中。之後佛陀的傳教行跡先是前往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頻婆娑羅王為佛陀與其信徒建造竹林園。在王舍城弘法期間,佛陀曾回家鄉迦毘羅衛一趟,然後佛陀接受給孤獨長者須達的邀請,從王舍城出發經毘舍離至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在須達長者敬獻的祇樹給孤獨園宣說佛法。有一天,佛陀聽聞比丘轉述舍衛城內許多遊方沙門與婆羅門爭辯不休:「法是如此,法並非如此!」於是藉此機緣向修行者們講說「盲人摸象」的寓言,比喻眾生囿於偏見和執取,無法知見事物實相。內容雖然沒有提及「無明」二字,但已明確產生「無明」的概念(詳見南傳銅鍱部小部《自說》6:4【其他部派無此記載】;北傳《長阿含經》第十九卷〈龍鳥品〉;《六度集經》第八卷‧〈鏡面王經〉)。「十二緣起論」的「無明」係指「不明真相」,因此佛陀列「正見」為「八正道」之第一要義,以捨滅「無明」。《雜阿含經》第251卷與六足論之一的《阿毘達磨法蘊足論》第11卷〈緣起品〉第211,將「無明」與「無知」劃上等號(注意不是「無智」)。大乘般若(梵語:Prajñā)經典可能受到吠陀體系的《奧義書》影響,以追求「摩訶般若波羅蜜」(梵語:Mahā-Prajñāpāramitā,大智慧度,六度之首)作為覺醒的終極法門。「般若智」不同於「世俗智」,龍樹法師《大智度論》:「『般若』定實相,甚深極重,『智慧』淺薄,是故不能稱。」 由上述可知,「無明盡」(解脫緣起「無明」的苦障」)與一般世俗習稱的「智慧」並無絕對關聯,滅「苦」道諦,乃眾生平等,無分智愚。

 佛教哲學隨著時間演變,逐漸分化為多個部派。其中「中觀」與「唯識」是印度大乘佛教最主要的兩大思想體系。至此,原始佛教的「無明」論,衍生「不染無明」(akliṣṭa-avidyā,意指「不被染污的無明」,注意沒有所謂「染污無明」);而「無知」則被區分為二種,「染污無知」(kliṣṭa-ajñāna,意指「受煩惱諸障染污的無知」)與「不染無知」(akliṣṭa-ajñāna,意指「染污無知以外的無知」)。有些現代的佛學研究者認為,「不染無明」是「中觀」的思想主張,以別於「唯識」的「不染無知」,如此分類可能彈性稍大了些。依據上述理論成形的先後次序,先來探討「不染無明」,該詞最早出現在無著法師的《攝大乘論》本卷下〈彼修差別分第六〉,內容講述:菩薩法性(法界)可分為十個(十相)等級次第(十地),每個等級各有其「不染無明」的修行(依止)法門(義)。無著的本意是說菩薩的十個修行法門「不受無明所染污」(菩薩的十地法界具有十義,此十義不染污無明),故能對治十種緣起無明的苦障(無明所治障),而非指十種「不被染污的無明」。無著法師與其弟世親法師皆為瑜伽行唯識派創始宗師(注意不是「中觀論」高僧),原文如下:

如是已說彼入因果。彼修差別云何可見。

由菩薩十地。何等為十。一極喜地。二離垢地。

三發光地。四焰慧地。五極難勝地。六現前地。

七遠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

如是諸地安立為十。云何可見。

為欲對治十種無明所治障故。所以者何。

以於十相所知法界有十無明所治障住。云何十相所知法界。

謂初地中由遍行義。第二地中由最勝義。

第三地中由勝流義。第四地中由無攝受義。

第五地中由相續無差別義。

第六地中由無雜染清淨義。第七地中由種種法無差別義。

第八地中由不增不減義。相自在依止義。

土自在依止義。第九地中由智自在依止義。

第十地中由業自在依止義。

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自在依止義。此中有三頌。

遍行最勝義  及與勝流義

如是無攝義  相續無別義

無雜染淨義  種種無別義

不增不減義  四自在依義

法界中有十  不染污無明

治此所治障  故安立十地

其次,再談到「染污無知」與「不染無知」最早是被記載於說一切有部的《大毘婆沙論》(迦旃延尼子《發智論》的註釋書)卷九十九,內容敘述大眾部祖師大天比丘因違犯戒律,而自創「染污無知」與「不染無知」兩個名詞作為替自己辯解的托辭。這段論書的史實性是有些爭議的,不能排除一切有部意圖貶抑大天比丘的可能性。由於說一切有部屬於上座部派系分支,在佛陀般涅槃百餘年後,上座部與大眾部兩派教團發生根本決裂,當時上座部僧侶的生命受到威脅,故被迫集體離開摩揭陀國,有關大天比丘的行事爭議與佛教第一次部派分裂始末可以參考「大天五事」(詳見大眾部戒律書《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三、《大毘婆沙論》卷九十九)。在此無意評斷上座部與大眾部之間的恩怨是非,只是要釐清一個關鍵,「染污無知」與「不染無知」並非佛說,甚且明顯悖離佛陀教法,比丘的脫罪之辭怎能奉為真理實義?

 總之,「不染無明」、「染污無知」與「不染無知」等名詞欠缺持穩的立論基礎,讀者們若執意援用,請務必謹慎為之。附帶一提,「十地菩薩有十義」,不知是否有讀者聯想到「喀巴拉」教義中「生命之樹」的十顆果實?

伽藍之洞 境界式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覺殘留/淺上藤乃        

《痛覺殘留》劇場版/有藤乃裸身被淩辱、入浴的鏡頭,而飾演藤乃的聲優正是在日本擁有廣大忠實女性支持者的小麻-能登麻美子!就連聲優一姊坂本真綾也迷倒在那纖細如少女般又帶著深邃憂愁的美聲之下,還自稱是「能登大Fans」,並對其讚譽有加。實在讓人懷疑小船監督是不是腦筋不正常,居然敢與百合戰隊為敵!

痛覺殘留/式  
  

 附註:

關於《空之境界》的人設與場設,部分是有所本的,因為這樣能增加故事的說服性。《痛覺殘留》/『寬廣大橋』可能是以大成建設株式會社承造,於19971218日啟用之東京灣橫斷道路(又稱為東京灣Aqua-Line)為構想藍圖,該橋耗資上兆日圓興建,使得已經捉襟見肘的日本政府財政雪上加霜,並且對健康看護與社會福利等弱勢關懷預算也產生排擠效應,因此批評檢討的聲浪從未停歇。《痛覺殘留》劇場版/顧及畫面中的建築美感,是參考常出現在日劇中,橫越東京灣北部,連接港區芝浦及台場,全長798米的彩虹大橋。

耐人尋味的是,故事中象徵「罪惡地」的巫條大樓、寬廣大橋及小川公寓,就像《聖經》中的所多瑪與蛾摩拉,最後都難逃毀滅的命運。

痛覺殘留/式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式圓睜著大眼窺視不速訪客   

《空之境界》繁體中文台灣版權,小說由尖端代理;劇場版DVD、海報及周邊商品由普威爾代理,敬請愛護文藝創作者,購買正版商品。

《俯瞰風景》劇場版/あおきえい(青木英)監督曾對奈須說出:「好厲害啊!」的讚嘆,可能因此決心拍出一部「厲害」(すごい)作品。本片捨棄運用ACG常見的魔幻特效(例如《矛盾螺旋》劇場版/荒耶宗蓮的三重靜止結界),改以寫實手法深刻描繪劇中人物心中那股不安的情緒,超寫實到片頭開始僅僅數秒過鏡,失去記憶的少女,式圓睜著大眼窺視門外,瞳中出現那不速訪客的影像。製作團隊讓劇中人物的心境自然融入周圍景物,再加上對比巧妙的場景切換與襯托墜落主題的素材架構,營造出超水準的懸疑氣氛與總體效果。而墜樓情境的臨場感亦沈重地壓迫觀者的大腦深處,目睹墜樓女子的鮮血漸化成蝴蝶翅膀形狀,或是喪家之犬不經意地踩過墜地少女的血泊,留下兩道鮮紅足跡時,腦海中映照的是對生命存在意義的嚴肅省思。劇中有一幕描述式再次勇闖巫條大樓,一身黃色雨衣及紅色短革外套,昏黃的路燈與電梯燈,警戒色系的搭配顯示製作團隊連色彩這部分的細節都有注意到。之後式追擊人偶霧繪,動如脫兔般的疾速身影,騰身飛躍至另棟大樓,當時雨後樓頂積水反映夜空,配樂採用梶浦由記的天使般「梶浦語」旋律,流暢唯美的對戰場景堪稱空境劇場版之一絕。劇末,式以解決哈根達斯草莓冰淇淋為由留宿黑桐,將兩人間似有若無般的戀情作了純真自然的極佳詮釋,是《俯瞰風景》一章最完美的註腳:人與人在各自的生命中承受孤獨,唯有賴於如影隨形的愛戀與思念,牽引彼此相互依存,為寂寞の人生創造零距隔閡(空之境界)的幸福美感。《俯瞰風景》劇場版並獲選為2008年第十二回日本文部省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文化委員推薦作品。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 俯瞰風景

《俯瞰風景》/1998年8月28日(劇場版/改為30日,依照劇末鮮花敘述之時間點)凌晨兩點,對周圍人事超無感的兩儀式經過近一個月的心情沈澱,總算意識到黑桐幹也對自己的重要,決定將他的靈魂拯救回來。

附註:劇場版/對式的心境轉折有更生動的呈現,其中有一幕是式聽到8月8日上午黑桐的電話語音留言,懊惱著自己沒早些發現黑桐昏迷與少女墜樓事件的關聯性,一不留神,手中的礦泉水竟像那些受害少女般墜落在地板上,式於是立刻衝出公寓,慌張地穿越人群,一鼓氣地跑到巫條大樓尋找有關黑桐靈魂的下落,臉上盡是擔憂掛念的表情;另外一幕,則是她一時大意敗給人偶霧繪,沒能救回黑桐,隻身孤獨淋雨回家,洗浴後不安地吃著黑桐買給她的草莓冰淇淋。

28日當晚,黑桐陪式回家,式知道這次差點就永遠失去黑桐,所以態度比往常溫柔;而黑桐尚未發覺自己昏迷多日,鈍感持續升級中。黑桐渾然不知式這陣子對他的擔心與付出,式心中的那股怒氣自上午黑桐在伽藍之堂醒來後,就一直隱忍著。是夜,式拋開少女的衿持,要求幹也留宿她家,理由是希望幹也把之前買給她的哈根達斯草莓冰淇淋解決掉。(劇場版/幹也曾經告訴式:她像草莓;接下來則是禁止思考的主題。)

附註:一個半月之後,《矛盾螺旋‧上》/1998年10月,黑桐拋下式,自己獨自一人回鄉下考駕照,百般寂寞的式終於在臨時室友臙條巴面前忍無可忍地把幾個月以來鬱積的怒氣全發洩在無辜的枕頭上。按照佛洛依德的學說,式之所以有上述行為是因式的自我(知性人格)為了平衡本我(肉體人格)與超我(理性人格)之間的衝突,而採取名為「轉移」的心理防衛機制。

圖 式拿枕頭出氣  

《俯瞰風景》劇場版/關於式留宿黑桐,此幕是空境劇場版描寫愛情張力的三大高潮之一(另外兩幕則是《矛盾螺旋》劇場版/式跟一臉茫然的黑桐提到『鑰匙』與《殺人考察〈後〉》劇場版/黑桐在白純的大麻工廠緊擁著式那一景),起先兩人之間有著「非戀人關係特別羈絆的距離感」(坂本真綾的描述),然後式總算卸下心防,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女般有些不自在地對幹也示好,還難得地喊出他的名字,可是黑桐卻像個得道高僧一樣不解風情,式耐著性子,再以吃冰淇淋當作藉口,誰知黑桐的鈍感無與倫比,在那種節骨眼說起冷笑話,最後「惡魔織」終於忍無可忍頂嘴了。這一幕坂本真綾把少女式「傲嬌」的一面可說是發揮的淋漓盡致,對影迷的視覺投下十字流閃光彈。(「傲嬌」是日本的新時代用語,表示少女在戀愛中那種「先傲後嬌」的憨萌媚態,也可用來形容少女「外傲內嬌」的嗔羞模樣。)

《空之境界》劇場版/兩儀式的聲優坂本真綾一人精彩詮釋三個人格(式、織、境界式)、四種聲語(式、織、失憶後有時語氣像織的式、境界式),是推薦劇場版必看的理由之一。

《空之境界》繁體中文台灣版權,小說由尖端代理;劇場版DVD、海報及周邊商品由普威爾代理,敬請愛護文藝創作者,購買正版商品。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俯瞰風景/式與哈根達斯草莓冰淇淋  

哈根達斯冰淇淋有句聞名世界的廣告詞:If you love her, take her to Haagen-Dazs.(愛她,帶她去吃哈根達斯),而草莓也有表達愛戀的含意。劇場版/黑桐解釋選擇草莓口味是因為聯想到式的紅色皮外套,並說草莓其實是屬於薔薇科植物,表面上可能意指式雖然外表看似脆弱,但是內在卻很堅強。不過,還有一個更爆點的可能,黑桐覺得式像薔薇科的草莓,「薔薇」在日本有時表示男性立場的男同性戀愛(至於腐女眼中的男同性戀習稱BLBoys Love》),幹也那天晚上突然帶著哈根達斯草莓冰淇淋去找兩儀式,想表達的訊息或許從三個月後的事件可以呼應。《矛盾螺旋‧上》/1998118日,甦醒後的兩儀式常帶著男性的口氣,為此黑桐鮮花曾質問哥哥:即使對方是織(男性兩儀式),也喜歡嗎?幹也猶豫地肯定回答,下場可想而知。所以哈根達斯草莓冰淇淋代表的含意,黑桐可能潛意識想對式表明:「不在乎是式還是織,我就是喜歡妳(你)。」

哈根達斯冰淇淋與式  

p.s.《矛盾螺旋‧上》/1998118日,幹也明確地告訴鮮花:「……無論是對式也好織也好,自己的心意是不會變的。」

《殺人考察〈前〉》/黑桐幹也與兩儀織約會時,早就發現織不喜歡冷飲,所以幹也拿冰淇淋(冰品)給失憶後語氣像織的式,或許在潛意識裡有試探式目前真實身份的意味。《俯瞰風景》劇場版/有式打開冰箱喝冰礦泉水的鏡頭,甚至還有一幕黑桐買了許多瓶冰礦泉水,但原著中並沒有這些橋段。《矛盾螺旋‧上》/後來,式到10月天氣轉涼時,還會常常買哈根達斯草莓冰淇淋,可是卻告訴臨時室友臙條巴自己不喜歡冰品,搞得臙條一頭霧水。《空之境界用語集》/黑桐以為式的這個怪異舉止是在「努力地克服弱點?」真是鈍感到無敵,宇宙超惑星(行星,不靈光的星體);《矛盾螺旋》劇場版/因為式買得太瘋,有臙條猛吃冰淇淋的場景。將《伽藍之洞》劇場版、《痛覺殘留》劇場版、《俯瞰風景》劇場版與《矛盾螺旋》劇場版/接續觀看(其實四個事件的時序性是連貫的),更能體會擁有超能力,內心卻孤獨的少女,式,如何能「再一次地」愛戀上那個毫不起眼的濫好人,那份感情像綿綿不絕的細雨,自然流入原本無波的勻靜小湖,含蓄卻又難以抵擋。而面對黑桐的鈍感,如洪水般漲高的少女心意,苦於無處宣洩,只能付諸某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偏執行為。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