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矛盾螺旋/式   

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在《神曲》裡參考天主教教義將人類罪行(污染上帝賦予的生命靈性)分類為七類(天主教教廷在六世紀後期已經發展出這套理論),此七大罪(Saligia)之間彼此環環相扣,互為因果。而按照罪行的嚴重性依序為:傲慢(含自負)、嫉妒、暴怒(含報復)、懶惰(含自傷)、貪婪(含竊取)、貪食及色慾(含強暴),請務必瞭解,當時維護女權的觀念未臻成熟。在《空之境界》中相關對應的故事章節分別為:《五、矛盾螺旋》、《一、俯瞰風景》、《七、殺人考察‧後》、《四、伽藍之洞》、《六、忘卻錄音》、《二、殺人考察‧前》、《三、痛覺殘留》。此外,《空之境界》的部分內容與《神曲》也有些巧合,如表一所示。讀者們應該能明確感受到奈須承襲自但丁,那份永恆不朽的唯美詩意與人文精神。

《空之境界》與《神曲》巧合之處                         

天主教訂出七大罪,當然也宣揚七種美德,包括:貞潔、節制、慷慨、勤奮、耐心、寬容及謙遜。咦!明明就是在形容故事中那總是穿得一身黑,像個教士(僧正)的傢伙。

天主教相信人類降生在這世上的同時,本身即已背負「原罪」。雖然天主教廷認為只有神才能為人背負原罪,但是也有許多《聖經》學者相信原罪的淨化需靠自我救贖(起源覺醒)。《痛覺殘留》/1998年7月25日,廣橋之戰後的曙光微現時分,式發現自己能夠克制起源衝動,感覺如釋重負。因此愉快地告訴黑桐幹也,自己原先依賴藉以得到自我存在實感的殺人衝動,如今已經不再那麼強烈。於是沐浴在夏雨中的少女自昏迷醒來以後,第一次對黑桐展露真正笑容。台密教義也認為「本性具善惡,惡事可善用」,式殺人衝動的正向偏移(式後來殺了藤乃的「宿疾」),正符合該基本思想。《空之境界》的英文副標題是《the Garden of sinners》,書名用"Garden"(意指「樂園」、「伊甸」),而不是"Gehenna"(欣嫩谷,意指「地獄」)。或許奈須是期許讀者們在閱讀本書之後,能有助於自我領悟與覺醒,勇敢背負起自身的罪孽,解脫起源(我執)的支配,為置身的世界帶來希望與和平,這是人類返回「伊甸」的真理之路,捨此別無他途,故事中蘊含的訴求與宗教家印順、聖嚴與星雲等大和尚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理念亦不謀而合。(延伸閱讀但丁原著,齊霞飛譯《神曲的故事》,志文出版,新潮文庫472;及池上永一小說《香格里拉シャングリ・ラShangri-La》,台灣繁體中文版由木馬文化代理發行)

伽藍之洞  境界式   

附註:

1.《痛覺殘留》/1998年7月25日,黑桐又一本正經地說起冷笑話,式被逗得笑了出來。因為心情好,於是式說要跟黑桐坦白一件事,她是這麼對黑桐說的:「……而我所依賴的那個東西,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糟糕,這讓我覺得有點開心。那是一點點―――真的只有一點點,想殺你的衝動―――。」(原文:そのすがっていくものが、自分が思っているほど酷いものじゃなかったんだ。それが少しだけ嬉しい。ほんの少し――ほん少しだけ、おまえよりの殺人衝動―――)黑桐聽到前面幾句可能還以為式是想大膽說出那一類臉紅心跳の告白,可是那最後的字眼令他馬上皺起眉頭。

(最後一句直譯應是:「衝著你的殺人衝動」【式自昏迷甦醒後,說話常帶著粗魯的男性語氣】,這裡翻譯:「想殺你的衝動」,是與前章,第二章《殺人考察(前)》的章末,式對幹也說:「我想殺你。」相互對應。)

2.關於欣嫩谷,原是位於聖城耶路撒冷南方的谷地。舊約時期,以色列諸王包括睿智的所羅門在內,曾在該谷東端建立祭壇,並以活童(有的說法是活嬰)獻祭給亞捫人的火神(異教神)摩洛。或許對統治者來說,犧牲少數孩童性命換取種族間和平共處,是衡量利弊得失之際,不得不採行的權謀策略,但是這些親自主持儀式,將無辜孩童推入火坑的王者顯然遺忘了就在不遠處,置於聖殿約櫃中《十誡》的誡律。而到了新約時期,以色列淪入羅馬人的暴政統治,欣嫩谷成了聖城的垃圾焚燒場,這當然包括焚燒屍體在內,更有許多貧病遊民在此撿拾回收資源維生。由於從耶路撒冷向南望去,欣嫩谷常年瀰漫火焰與濃煙(撒硫助燃,結果產生更多二氧化硫刺鼻煙氣),所以後來基督徒將此地比喻作「地獄」。而《矛盾螺旋‧下》/科尼勒斯‧阿魯巴則是將茅見濱的小川公寓稱為欣嫩谷火之祭壇再現之處(意指地獄),就在那個蒼崎橙子所說的煉獄結界裡施行迎接死神降臨的具現化魔法,那名死神就是阿魯巴口中的太極-●●●)。

伽藍之洞  境界式  

3.《矛盾螺旋‧下》/蒼崎橙子提到魔術師科尼勒斯‧阿魯巴的先祖,應該是科尼勒斯‧阿格裡帕,全名: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 von Nettesheim1486-1535,文藝復興時期的德意志神秘思想學者,主張用科學觀察詮釋舊約聖經中的古代神學。他是公開發表尊重女性言論的先驅,更對近代魔法學有極大貢獻。阿格裡帕《論玄密哲學,De occulta philosophia libri tres》的理論明顯受到猶太教之喀巴拉教義影響,不採信「地獄」思想。因為早期的喀巴拉教義是源自於《舊約聖經》,其中並無有關「地獄」的記載。可是阿魯巴卻仿效猶太諸王設置火之祭壇,試圖在小川公寓重現欣嫩谷,充分顯露其矛盾的人格本質(《蘑菇與崇的一問一答》/奈須補充說明阿魯巴的起源是「反證」,意指「歸於不可能」)。所以橙子如此回答阿魯巴:「阿格裡帕的直系熱中於猶太偽神崇拜,這真是諷刺啊。……」(詳見尖端版中冊p255,魔豆版下冊p10,由於涉及史實人物,基於尊重人權,原著中阿魯巴的人名採用日文譯音。)

伽藍之洞 兩儀式       

4.蒼崎橙子所指的煉獄,並不同於佛教描述的十八層阿鼻地獄,而是取自但丁《神曲》之〈煉獄〉(Purgatorio)篇。在此簡單說明但丁《神曲》的世界觀,活著的人存在於現實世界,人死了以後,有「罪」的靈魂會墜入地獄(Inferno);那些「錯」不至「罪」,無法落入地獄也無法進去天堂的靈魂(例如臙條巴的母親-楓,沒瞎掰哦,《矛盾螺旋‧下》/蒼崎橙子說的,只是沒指名道姓而已),則送到煉獄島先接受初試,願意懺悔的靈魂表示初試通過,開始上山修行(淨界山的贖罪之行),當靈魂獲得完全洗滌淨化,則能抵達山頂那個名叫「樂園」的地方(顯然是指「伊甸」);至於活著時,靈魂已經獲得救贖的幸福傢伙,死後就能上天堂(Paradise),重回神的懷抱。

「好一個幸福的傢伙。」此句原是《殺人考察(前)/式用來調侃黑桐有著單純又執著的善良本質(人格)。式常會不自覺地說出含意深遠的語句,連她自己都沒察覺為何會那樣說話,對於起源是暗黑虛無的式來說(其實式有點天然呆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是什麼起源),那個象徵天堂的光明之所,是她一生無法前往的地方,語見《殺人考察(前)》/式說出幸福傢伙那句之後的自白。而濫好人幹也顯然能夠……,讀者們應該可以體會式說的「幸福」所指為何。

5.但丁《神曲》之〈地獄〉、〈煉獄〉及〈天堂〉三部曲的篇末最後一句,均有「繁星」(stelle)一詞,而《空之境界》〈二、殺人考察(前)〉、〈三、痛覺殘留〉及〈四、伽藍之洞〉這三章的章末最後一句都有「笑顏」一詞,再加上前述的一些巧合之處,用文藝界的通則判斷,奈須可能有向但丁致敬的意涵。

佛羅倫斯 但丁的家

 p.s.這麼下結論應該不算「背叛」吧?負責「審判」的Judge如同渴望擊倒對方的拳手般做了幽默卻冷酷得令人不寒而慄的「判決」,「背叛」(trahis)不知為何背負了「媚俗」(kitsch)的釘架。那具因承受重壓而傴僂「變形」的身軀被無情鞭剳著拖出「城堡」獄所,在撻伐中孤獨走向「流放地」,灰色寒鴉像是不祥預兆自頭頂掠過。Dante不忍在場「觀察」,喉間梗著憐憫的苦核,―――太沈重了。」他啞聲說道,只見一個人影快步上前與那罪犯共同扛起了刑架。

 ────────────                                              

 以下補充於201371日。

讀者問我譯者齊霞飛是誰?這篇文章寫了近兩年,為何現在問?可能是丹‧布朗發表新小說的關係,大家又開始對《神曲》產生了興趣。我也不知道齊霞飛是誰,或許是姑隱其名的某位編輯。目前《神曲》的台灣繁體中文版主要有三種版本,依譯者原創性與內容完整性排序分別是「九歌」>「立文」≒「好讀」,讀者究竟要挑選哪一版本,可以將信(準確性)、雅(文學性)、達(閱讀流暢性),及經濟性與資料檢閱便利性等五種參數繪製雷達圖,取面積大者作為選購標的。如果是從圖書館借閱,那就多多益善,請全部借出來吧。「立文」版的內容可能改寫自1939年王維克的譯本,我在上文中提到這版本,它採用的是「小說體」(但丁原文與「九歌」版均採用「詩韻體」),比較像在看故事書,適合各年齡層讀者,而且查找資料蠻簡便的,這點很重要,因為許多名著小說的內容都會引用到《神曲》。只是有一點很不舒服,「立文」版的天堂最後結局略去一小段,避開了「第一因」的爭議。何謂「第一因」?請參考本部落格另一篇文章「奈須的詭計性敘述」。到底是誰在推動太陽呢?虔誠的基督信徒會說:「是耶和華」;古希臘人會說:「阿波羅」;路易十四自詡:「Je現代物理學家則說:「重力啦!」讓我們看看但丁是怎麼說的。

義大利原文:

 A l’alta fantasia qui mancò possa;

 ma già volgeva il mio disio e ’l velle,

 sì come rota ch’igualmente è mossa,

 l’amor che move il sole e l’altre stelle.

註:但丁的《神曲》是以第一人稱述說。「A l’alta fantasia qui mancò possa;」原意是「想像至高峰,力竭且詞窮;」接下來但丁的《神曲》之旅戞然而止,感覺有些突兀。就好像在風和日麗的假日午後,愛麗絲找你一起享用下午茶,跟你說著三年前的奇遇冒險,故事中長大後的她已失去童年夢遊魔境的記憶,追著白兔再次回到魔境,被紅心壞皇后搜捕,在眾多朋友的協助下迎戰各種艱險,最後身披銀鍇,手持寶劍打敗空龍,輔佐善良的白髮皇后統治魔境,奇幻旅程接近尾聲,她竟然開始端坐喝茶,吃起甜點。《然後呢?》你問。二小姐意興闌珊地漫答:「很累,不想說了。」什麼跟什麼,愛麗絲與瘋帽強尼、白兔先生和咧嘴貓等傢伙的感人道別畫面呢?更別說還有愛麗絲在那場豪門宴會上,不卑不亢地拒絕沒有愛情基礎的人為婚約,鼓舞女性勇敢追尋自我的精彩表現了。(p.s.延伸觀賞皮克斯2012年動畫《勇敢傳說,Brave》)這時,你的腦海只會湧現一個念頭:真想掐她的脖子!(危險動作,請勿模仿)「還我一個美好下午來!」以下的譯文嘗試將「A l’alta fantasia qui mancò possa;」導向「一曲情難詠,盡在不言中;」貝雅特麗琪是否許給詩人但丁「美好的未來」?他們倆話別時又說了什麼?非常好奇,一定是充滿想像的結局

【p.s.偷偷透露:「愛」不同於「自我本能作祟」,是一種「自然的力量」。但丁幼年曾認識一位女孩叫貝雅特麗琪(Beatrice依那女孩真名字音虛擬的名字,拉丁字義是「祝福」),她的倩影在小男孩心中留下印象,但丁18歲時他們倆在佛羅倫斯的阿諾河畔重逢,喚醒了藏在但丁生命深處的記憶。可是當時他已被安排婚約,但丁12歲即已訂婚,推論約20歲成親,所以但丁對貝雅特麗琪只能保持純真的愛戀,這很可能就是《神曲》結局避談貝雅特麗琪的原因。貝雅特麗琪遵從父命嫁予他人,在但丁25歲時因病早逝,但丁聞訊幾近崩潰,好一陣子陷入精神困境,只能藉閱讀文學作品療傷。27歲開始正式執筆寫作,第一部成名作品是詠歎愛的散文詩篇《新生》(La Vita Nuova),首開西歐「私」(自傳)文學先河。自此以後在但丁的心目中,她成了永生的存在與靈感的起源,但丁後來為最鍾愛的女兒取名就叫貝雅特麗琪。】

譯成白話中文:

天堂的描述就說到這兒,請盡情發揮崇高的想像力,我很難再以您能體會的言辭表達分明;

最後想告訴您,愛使我的所求和所想,像運轉的車輪一樣和諧倂行。

因為有愛,推動太陽,移動繁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